站内搜索
热点文章
· 我中心咨政报告获河北省政协有关领导肯定性批示 [09/23]
· 黄晟校长到社会治理德治与法治河北省协同创... [08/26]
· 我校召开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理事会年度会议 [05/10]
· 我校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签署合作协议 [12/30]
· 科技发展与绿色低碳治理研究 [09/25]
· 科技伦理治理与数字治理研究 [09/25]
· 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研究 [09/25]
· 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研究 [09/24]
· 德治与法治城乡基层治理研究 [09/24]
· 我中心咨政报告获河北省政协有关领导肯定性批示 [09/23]
· 社会治理德治与法治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开展... [07/20]
· 我校社会治理德治与法治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06/16]
· 转发科研处通知 关于做好2025年河北省社会科... [05/23]
· 转校园新闻 李晓华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主题... [05/23]
· 转发科研处通知 关于组织获省档案局批准立项... [05/23]
网站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邀中国人民大学郝立新教授作报告

9月25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应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作“对如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思考”的主题报告。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柴艳萍主持报告会,全院教师和部分研究生参加。


报告现场

郝立新教授分别从“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思政课教学的理念与方法”以及“理论研究和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三个视角切入主题,认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精准识别出时代的全新问题,把握住时代的呼声,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拓宽研究视野,真正实现马克思理论研究的科学性质、价值取向和实践基础的三位一体。他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呈现出以时代为坐标的问题导向、以实践为基础的创新思维、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民族为特色的话语体系的四重特征,我们应该关注这些特征,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他还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念与方法,提出要着重实现话语转换,即学术话语、理论话语和教材话语分别转向大众话语、传播话语和课堂话语。


教授讲话

郝立新教授以国际化的视野论证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同路径,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和教学的现实状况以及未来可能性。主题报告会内容充实、视角新颖,学院师生均表示受益匪浅。(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社会治理德治与法治协同创新中心 2017年9月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邮编:050061